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v林羽博主等级

行动起来,活在当下

  • 累计撰写 172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34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21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【诸家】张至顺道长--外八部金刚功--助记gif动图

v林羽
2023-10-25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535 阅读 / 9662 字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-11-20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【诸家】张至顺道长--外八部金刚功--助记 gif 动图

#教程 #诸家 #修行 #修身 #修心

“金刚长寿功”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、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功法,它吸取了我国传统的气功文化之精华,应“天人合一”之自然规律,结合“阴阳五行”的中医理论,由“金刚功”(外八部)和“长寿功”(内八部)两部功法复合而成。金刚功为阳、为刚、为外、为显、为离、为火、为乾、为体、为后天、为基础;长寿功为阴、为柔、为内、为隐、为坎、为水、为坤、为神、为先天、为上乘。修炼金刚长寿功实为内外结合、刚柔结合、乾坤结合、坎离结合、先天之气与后天脏腑五谷水化精微之气结合。长期习练可以达到“天人合一”、虚空无为的境界和性命双修、阴阳平衡、祛病健身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金刚功练外功,练形体,练五脏六腑。运用双臂变成横一直的直线弧形,用刚性内劲之气疏通全身的经脉。坚持习练能调节、理顺四肢,使身躯、骨骼、关节的连接舒畅,能调整身体中柱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,使神经系统恢复正常;还能协调五脏六腑运作,排除体内各种病气,强身健体。“八部金刚”的最佳习练时间为清晨阳光快要出时,适时,可选择一个幽静环境习练,让全身金刚之气与朝阳相映同辉。但不能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否则前功尽弃。长寿功练内功,练心神,练人的先天之气。它着眼于松静自然,存心凝神,采用许多柔和的曲线弧形动作,沟通天地先天之气与人体脏腑元气交融。长久练习,使人进入“玄牝之门”,练精化气、练气化神、五气归元,最终达到练神还虚、复归无极、无思无为、物我两忘而“天人合一”的无极境地。练此功宜在每日夜深人静之时,如在月光下习练尤佳,此时意景相融,功效倍增。但同样不能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否则前功尽弃。

视频

一定要先仔细观看视频掌握要点,推荐一个 up 整理的视频。

要点讲解

起势

动作步骤:

  1. 两脚并拢,身体直立,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,目视前方。全身放松,心平气和,排除杂念,心静自然。
  2. 左脚向左拉开,与肩同宽。两手五指并拢,稍用力 (内劲),伸直。两臂伸直,两手向体侧略转,掌心向后稍斜。气机开始发动。
  3. 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,指尖对肋。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,一手在脐上,一手在脐下,两手劳宫穴(握拳时,中指尖指向处)处在一条直线,上下相对。气归中宫 (心与肾中间处)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形神合一、专注。
  2. 呼吸如常、体会气脉。
  3. 哪只手在上下都可,脚趾抓地,肩部、膝盖放松。
  4. 宜缓不宜急。
  5. 心中的太阳。

万丈高楼之奠基石,预备式对整部练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。预备式包括形态和意念两个方面,缺一不可。

第一部 双手插顶利三焦

动作步骤:

  1. 五指并拢,两手向下伸尽。
  2. 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,掌心向下,稍停。默念“生”字,以助气上升。两手五指并拢,以腕为轴,用内劲向上成立掌,掌心向外。
  3. 曲肘,两手仰掌,向头顶百会穴 (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)处相靠,中指尖相接,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,稍停。默念“长”字,再助气长。两手背直掌相靠,指尖向天,两臂用力,猛向天空插至直立;稍停。默念“化”字。
  4. 双手分开,两臂分别向体侧渐降至于肩平,掌心向下,稍停, 默念“收”字。以手腕为轴,两臂向下构成垂掌掌心向内。
  5. 然后,两臂向下搂抱至腹部,两手分开分别贴于脐部,稍停,默念“藏”字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动作要慢。
  2. 动作至少 5 遍,至多不超 9 遍。

功理:

三焦是上焦、中焦、下焦的合称。从部位和有关脏腑来说,上焦是指胸隔 (胃上端,针灸穴位指鸠尾穴)以上部位,包括头、咽喉、上肢、心、肺等;中焦是指胸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,包括肝、胆、脾、胃等内脏;下焦是指脐以下,包括腹部、腰部、膝部、下肢、肾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等(病理生理的角度而言,有时下焦还包括肝、胆)。

人的元气发源于肾,借三焦的通道敷布全身,推动各脏腑组织的活动。上焦为雾,中焦如汇,下焦如渎。三焦有宣通气血津液,腐熟水谷、通调水道之功能。

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端之“关冲穴”(无名指指甲外角一分处)交于足少阳胆经 (丝竹空)后,与心包经相络。手腕和手指手三阴、手三阳的发源处和归宿。本部功法使全身用内劲,反掌从头顶直插云霄,牵动了手三阴、手三阳、足三阴、足三阳,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,达到利三焦,就使头、五脏六腑、四肢的阴阳表里作了一次整体调整,为后面几部功打下基础。

第二部 手足前后固肾腰

动作步骤:

  1. 两手合掌 (空心掌)置于胸前。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,腿直身正。两手合掌向前冲出,直臂与肩同高,目视前方。
  2. 两手翻掌,背靠背紧贴。两手分开向两侧平展,掌心向后,两臂成一字形,稍停。
  3. 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,身体前倾 (但不要弯腰勾头),目视前方;同时,两手直臂向后搂抱至尾椎部,合掌,稍停。
  4. 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。合掌分开,掌心向内,置于脊椎两侧徐徐下推至两臂伸直。
  5. 两手由两侧分别斜向上提,掌心渐转向前,至两臂直平一字形与肩同高;同时,前腿也渐蹬直,稍停。
  6. 两手直臂向前搂抱,合掌,臂与肩平,稍停。
  7. 两手合掌收回胸前,左腿收回,两脚分开与肩同宽,自然站立。稍停后,换右腿向右前方迈出一步,成右弓步,动作同前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双手展开与肩同高。
  2. 攥拳为方拳(拇指对着四个指甲盖扣住),放到中间。

功理:

肾为先天之水,也是五脏六腑之本。主水,藏精,主纳气,生命门之火 (人身元阴、元阳之气的所在),主骨生髓,同于脑。肾是主宰人体生殖、生长、发育及维护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,是人体生命得以继续呈现的能源动力,是心肾相交、水火既济、神体共融而长存的物质基础。本部功法通过“手足前后”、弯腰、屈膝、按摩肾腰的习练以调理肾经、膀胱经,达到强肾壮腰之目的。

第三部 调理脾肤需单举

动作步骤:

  1. 两掌变拳(前四指尽量内屈,拇指顶前四指指甲),两拳相对,掌心向上,置于脐上。
  2.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,双拳移至左腰外侧。左拳变立掌,掌心向前;右掌变阴平掌,掌心向下,掌背中部贴于左掌根。
  3. 两掌同时动作:左掌经耳旁用力向上直举,变阳平掌,指尖向后;右掌从左腹外用力往下直按,指尖向左。同时,左腿屈膝成左弓步,头身正直向前,稍停。
  4. 两手小臂同时内旋,左掌变立掌,掌心向右,指尖向天;右掌变垂掌,掌心向左,指尖向地,握拳。左拳下拉,右拳上提,相对于左乳下;同时,左脚蹬直.
  5. 双拳移至腹部。双拳移至右腰外侧……动作与前同,但方向相反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专注在两个掌心。
  2. 要有气概,有霸王举鼎的气势。
  3. 不要屏气。
  4. 举轻若重两,若有若无。

功理:

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。脾主运化水谷,输布精气津液,有“脾乃气血升化之源”之说。脾胃互相表里。胃是“水谷之海”,主受纳,主腐熟水谷,有消化饮食,摄取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的作用。

脾恶湿喜燥,胃恶燥喜湿;脾气宜升,胃气宜降。两者相辅相成,彼此协调平衡。根据此原理,本功法采取两臂上下举按的动作,使阴降阳升,不断调理脾胃气之中和。又脾有大络穴,在人体腋窝下六寸,走向皮里肤外。本功法的双臂举按开合,能疏通大络穴,调理脾肤,消除风寒湿燥、血凝等疾病。

第四部 左肝右肺如射雕

动作步骤:

  1. 左脚向左迈开一大步,双拳变掌,掌心相对。
  2. 两臂平行向左伸直,与肩同高。双拳变掌,掌心相对,不停地向上、向右、向下旋转两圈。
  3. 在腹前下方稍停,两掌变拳相对上提到脐部,右拳变立掌于胸前,掌心向左。
  4. 绕右乳下半圈向右下经右膝弧形向右前上方推出,成侧掌,掌心向外,与肩同高,如开弓状;同时,左腿屈膝成左后弓步,上身重心落在腿上。然后,左拳上提到右腋,拳心向内。
  5. 如拉弦般平拉至左腋 (拳、肩同高),稍停。全神贯注,目不转睛看右手劳宫穴,意想箭从劳宫穿射远方之雕,猛翻。
  6. 攥拳,往回收。接着右弓射雕,动作同前,单方向相反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肩要平,不要耸。
  2. 专注心神放于掌心,转圈时掌呈 45 度。
  3. 拉弦时,要有感觉。
  4. 射箭时,要快,从掌心射出去。
  5. 开阔心胸,抒发志意。
  6. 把平时压抑的东西绑在箭头上射出去。
  7. 年老人最后收回时,稍停,平静呼吸。

功理:

这里讲的“左肝右肺”,是指二脏器在五行八卦中所处的卦位。即肝属木,位于左边震卦位。不是指肝肺在人体脏腑中所处的实际位置。

肝主藏血,主魂,主谋略。胆为其表,肝主疏泄,主筋,开窍于目。肝藏血并对全身血量分布起调节作用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说:“人身之精华,皆上注于空窍。”又说:“魂昼寓于目,寓目而视;夜寓于肝,舍肝而梦。”《素问·五脏生成论》说:“目受血而能视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摄。”

肺主气,司呼吸,主宣发,肃降,外合皮毛,通调水道。大肠为其表,肺是气体交换场所,人体通过肺吸收自然界清风,呼出体内浊气,不断吐故纳新。

《内经》说:“肝为脾之主,肺为肝之主。”肝藏血、肺司气。血随气行,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。所以,有“神为气血之性”一说。气血充盈,才能神志清晰,精神充沛。

根据以上中医理论和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本部功法采取双臂旋转左右升降,以调理肝、肺气的平衡和顺;同时,通过“如射雕”的动作,两目神光瞄准掌中的劳宫穴,意想箭从劳宫,穿射远方之雕。意到气到,气到血到,血到力到,就能舒肝明目,展肺利表,促进全身气血畅通。

第五部 回头望足去心疾

动作步骤:

  1. 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,双拳提至左肋部。
  2. 左拳变仰掌,向上提至左腋,右拳变平掌,掌心向上,上提至左乳,翻掌,掌心向下。
  3. 左掌指尖渐向下,向左后右脚跟方向插去;在左掌后插的同时,右掌下推,沿左脚向左前上方作半圆形推举 (比头高一些);也是同时身体向左转,向前倾,左腿屈膝成左弓步,两手成一斜直线;同时转头向后,眼光从左肩微视右脚跟。
  4. 两手小臂旋转,握拳。
  5. 收回至左腰,两拳相对,拳心向上;同时,左腿蹬直,双拳移至腹前,身体转回原位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难点在于手掌前推和后插同步。
  2. 身体与手臂是一个斜插的姿势。
  3. 脚要稳住,站直,眼睛看脚跟。

侧面

功理:

《管子·心术上》说:“心之在体,君之位也,九窍之有职,官之分也。”心主神明,主血脉,其表为小肠。“主明则下安……主不明,则十二官危。”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含也……心伤则神去,神去则死矣。”可见心在人体中的极端重要地位。

心有疾患,也最难治。所以,在三焦和四脏得到锻炼之后,才能锻炼这个最重要又最难治之“君主”。

心、气、神互为一体。心疾大凡来自思欲太过,此谓“遣其欲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”所以,祛心疾的功法,是用神光“回头望足”。神光兼有精神和能量两种状态的性质。今使两目回头反观,就可以置心一处,去掉杂念,达到心静神宁;而且,当两目反观,用意回摄,扫视后身与足肾穴,使肾水上升乾鼎,心肾相交,滋养身心,调节心身阴阳平衡,心疾随之逐渐消失。

第六部 五劳七伤向后瞧

动作步骤:

  1. 双拳变掌,掌心向内,五指伸开,中指相对,左右手同时向左右横向拉开至劳宫穴在身躯边为止,稍停。
  2. 左右手同时向脐部合拢,双手的五指相互交叉,拇指与拇指、小指与小指尖相按。
  3. 仰掌,掌心略微向上,沿胸中线上提至人中穴 (上唇坑中线上三分之一处)稍停。翻掌,掌心向下,又沿胸中线直下按至臂直,两臂紧贴身体,稍停。
  4. 全身放松,眼帘微垂,注视鼻尖,意想两目为日月,为探照灯,向身体微微内照。
  5. 头向左慢慢转动,内视,至左肩,稍停,继续向后转,目光随头转动,慢慢地巡视,内视左半身和脊椎,至脚后跟。。
  6. 头慢慢回转至胸前,内视。头在慢慢向右转动,内视,至肩部,稍停。再继续后转,内视右半身和脊椎骨,至脚后跟。
  7. 内视身驱及体内五脏六腑时,对有病的部位,要多看些时间。结束时,头部转回到胸前中线,稍停后,慢慢睁开两眼,翻掌,掌心向上,提至脐部,转掌使掌心向内,气归下丹田。两手分开,握拳,掌心向上,相对于脐部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动作要慢,特别是老年人或者腰有伤的。
  2. 腰部以下不要动,似一根毛巾般的扭转。
  3. 眼睛垂帘,呼吸均匀,心神平静。
  4. 想象自己全身的经脉被成束后拧了一圈。

功理:

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免有“五劳”、“七伤”发生。劳、指过度疲劳。不管是视、卧、坐、立、行;或心、志、思、忧、疲;或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各样过劳。都称为“五劳”。“七情”是喜、怒、忧、思,悲、恐,惊。“喜伤心,怒伤肝,悲忧伤肺,思伤脾,惊恐伤肾,是为“七伤“。

通过前面几部功法部功法,三焦、五脏、手足、头身都已锻炼,功能增强了,恐防还有一些“五劳”、“七伤”潜疾,就用“向后瞧”的方法,以神光把它一一扫除。

吕祖的《太乙金华宗旨》第三章说:“人之精华,上注于目。”“眼之所至,心亦正至焉;心之所至,气亦至焉。”眼光所到之处,心意也就跟着到了;心意所到之处,气也就跟着到了。“且扫满天云”,五劳七伤就如满天云雾。被神光所产生的一股暖气,渐渐地驱散了;同时,当头部左右转动,慢慢、轻松地转向后瞧时就会无意地使颈椎、胸椎、腰椎气底椎等部位得到运动,原来有些变形、错位的得到复原,沿脊椎的各脏腑相对应的穴位,也在进行光、气梳理,起到治理疾病的效果。

第七部凤凰展翅周身力

动作步骤:

  1. 左脚向左迈开一大步。
  2. 双拳变掌,掌心相对。两臂平行向左伸直,与肩同高,不停地向上、向右、向下划圈。用同样的方法再划两圈。
  3. 当划第三圈,双手到头顶时,往右后左方向劈去。
  4. 身体身右,以腰带动左手,弯腰,手指点右脚尖。直腰,左手举回头上,再弯腰,以左手指点右脚尖。如此上下连点三次。
  5. 左右展翅合为一次,重复多次。结束本部功时,两手向左、向上、向右下旋转一圈至小腹,两掌变拳,拳心向上,相对置于脐部,收回左脚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凤凰三点头时,两个手臂要一条线。
  2. 脚的站位不要一条直线,以免扭伤大腿外侧。
  3. 转圈越来越快,凤凰三点头也是越来越快。

功理:

以双臂旋转和以腰的弯曲带动人体,在向左、向右弯曲的过程中,使四肢和全身骨骼、经络、肌肉作有节奏的张弛运动。促使全身气血畅通和四肢舒展,大大增进肌体的活力。

第八部 两足顿顿饮嗜消

动作步骤:

  1. 与第六部功《五劳七伤向后瞧》“夹臂定神”的动作相同。
  2. 两脚并拢,两脚跟慢慢抬起,然后,轻轻下振,共五次。头两次提起较高,速度较慢,相隔较久;后三次提起较低,速度较快,相隔较短。其旋律是“1-2-3,4,5”。
  3. 提振五次为一节,至少做五节。最后,两脚分开,与肩同宽,翻掌,掌心向上,提上至脐部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两足并拢,两臂夹紧。
  2. 上下牙齿要咬紧。
  3. 顿下来的时候是自然落下。
  4. 把一身的气血,热度降到交心涌泉穴为止,要慢。

功理:

这里的“饮”指吃喝所引起的疾病。“嗜”指一些不正常的爱好和陋习,如烟瘾、酒瘾等。 

全身自然松立,两脚紧靠,两臂下垂紧靠身,手三阴、手三阳已绷直,全身用内劲绷紧,将两脚后跟绷直提起,(即足三阴、足三阳经络绷紧)将身体举起又放下,作有节奏的上下起落运动,使全身上下的经络、骨骼、关节进行张弛调整,作到松筋疏骨,对消除饮食阻滞及不良嗜好,会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收势

动作步骤:

  1. 两手分开,指尖向上,指背相靠,置于脐上。两手上提至指尖到“天突穴”(胸骨上上窝正中),稍停。
  2. 舌顶上腭,随掌上提时,意想气从“气海”(脐下一寸半处)沿胸而上,经舌上“印堂”(两眉头联线中点)到“百会”,过后脑,下至“玉枕”。(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)这这样可以开发智慧。
  3. 两手分开向左右变垂掌 (掌心向内)置于乳房外侧同时,意想气从玉枕沿颈椎向左、右肩分流。
  4. 两手继续向下沿两肋至大腿两侧。随手下落时,意想上下左右、里里外外的气如淋浴一般,直至涌泉穴。(脚底正中凹陷处)当脚有气感时,手指和全身都自然放松,再安静、自然站立片刻,即为收功完毕。

动作要领:

  1. 动作要慢。
  2. 不要用意,不要去主动引气。
  3. 最后把气送下地底,越深越好。

有起势必有收式,不收功则散开元气不能归聚,所以,一定要收功。

收功后,放松全身筋骨。

0

评论区